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5章火箭助推型钻地炸弹(2 / 2)


  “这是真的吗?我是不是眼花了?这仅仅是一枚炸弹造成的结果!”看到这难以置信的一幕,赵汉青的侍卫长于世明瞪大了两眼喃喃道。

  于世明喃喃的声音不大,但是因为现场没人说话,很安静,所以于世明的自语声被所有人都听到了,王文更是脸上露出笑容,这次试验很成功,这种有火箭助推的巨型炸弹的威力没有让王文失望。

  王文在众人做完了大致的测量之后,也亲自带着人进入这个坑中。通过爆炸的破坏程度来判断炸弹的威力。

  自从国情局的特工从日军内部搞来了日军远东前线的工事情况汇报之后,王文他们的新任务便是研究如何用钻地炸弹、火箭弹从空中击破日军的工事。

  可是一开始王文他们发现无论是国防军此时最好的“穿山甲”钻地炸弹都无法钻入地下六米的深度炸毁日军的地下工事,而火箭弹更是做不到这一点。

  就在王文的研究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小徒弟朱聪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将钻地炸弹的弹头换成穿甲弹,在钻地炸弹后面按上火箭助推器。

  在中低空进行瞄准抛射,然后延迟进行空中火箭点火发火,利用下降的速度加上火箭发射的力量,推动火箭直接冲击日军的地下工事。

  破甲弹的合金钢穿甲体加厚了弹头的前端,在强大的下降速度和火箭动力的推动之下直接冲进泥土里。随后延迟引信引爆炸弹,在高性能炸药的推动之下冲入工事引爆。

  但显然,这个想法的提出者朱聪都没有想到,这个被他们制作出来的武器威力已经远远超乎了他们的想像。

  利用合金钢穿甲体的弹头进行穿破,冲击的巨大威力和爆炸的威力超出了他们的计算。在巨大的威力之下直接将地下工事完全的击毁,建设在地下六米处的钢筋混凝土的工事,在一击之下灰飞烟灭。

  此时国防军空军的实力非常强大,如何能够发挥这种空中优势,从空中击破日军的工事便成了王文研究所的重中之重。

  首先被研究的是搭载炸弹的对象,现在国防军载重量最大的,是“咆哮者”重型轰炸机。如果卸下所有的武器,“咆哮者”的载重可以达到两吨多,可以搭载三枚这种炸弹。

  是以,“咆哮者”重型轰炸机便成为了首选的这种炸弹的投掷工具,不过在日常试验当中,整个研究所只有一架‘咆哮者’可以供王文使用。

  而且‘咆哮者’是重型轰炸机灵活性不足,王文打算再寻找一种战斗机搭载这种炸弹,以便应对不同战况下的对日方工事的破袭,最后‘雷电ii’成为了王文最终的选择,但一架‘雷电ii’在卸下所有武器情况下,也只能搭载一枚这种炸弹。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王文也等人发现即使是他们找到了适合搭载这种炸弹的战机,去轰炸日军的工事会有很多问题。

  首先是炸弹的威力,经过多次试验,王文等人发现仅仅是以高爆炸药进行轰炸是没有办法击穿日军的工事的,哪怕有时候穿甲弹也难以奏效。

  而炸弹的穿透威力造成的问题,那样没有被击毁的日军工事,那么日军完全可以在轰炸之后再次派人驻守。

  其次是炸弹精确度的问题,轰炸的炸弹在精确度上难以控制抛下去了顶多能够控制在六十米之内。这已经是飞行员的极限了。

  随后王文按照徒弟朱聪提出的建议,再次加以完善,重要在一个月前解决了炸弹威力不足的问题,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十几项问题,但是炸弹精确性不知的难题依然困扰着王文他们。

  为了配合王文的试验,赵汉青给予了研究所极大的支持,工兵们早在炸弹研发开始的时候就修建了超过十二处这样的试验场地,供给研究所使用。后来随着试验的进度,这些试验场地还在不断的增加。

  直到现在,足足有着二十余座之多,足够王文他们折腾了,而赵汉青更是下令空军调拨了一架‘咆哮者’重轰和3架‘雷电ii’担任王文他们试验之用,空军派出协助飞行员们已经早早的在机场待命了。

  这个耗费了国防军巨大财力、人力和物理建设起来的试验场,不仅占地极大,且各种设施完备,从山头的工事,再到机场、加工厂和风洞……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

  同时国防军各军工厂的原型炸弹制造的速度很快,其实这些火箭助推炸弹早已经被造好了很多套预备使用。

  当得到了研究所的指令之后,车间便开始组装,此时王文他们的研制重要到了最后阶段。

  赵汉青也很快从震惊当中走出来,对着王文问道:“你们这种炸弹研制的如何了?可不可以投入战场使用了?”

  这是此时赵汉青最关心的问题,他可以想象到有了这种威力奇大的火箭弹,不,已经不能将其定义为火箭弹了,确切的说应该是火箭助推型巨型钻地炸弹。

  那么赵汉青即将指挥的对远东日军的进攻,面对日军那坚固的防线,这种巨型钻地炸弹将是日军所有防线工事堡垒的噩梦。

  “不行,元帅,虽然这种炸弹已经进入到了试验的最后阶段,但是最后这种炸弹的准确性太差的难题依然没有攻克,您知道吗?这是我们做的第67次试验了,但是加上这次我们也仅仅准确命中目标9次而已。

  此时炸弹从空中投掷下来之后,总是难以准确命中目标,会和预计的出现很大误差,这个难题短时间内很难被解决,这主要是火箭助推器在空中点火之后会影响炸弹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炸弹在空中发生震动,偏离预定下落轨道……”

  听完赵汉青的询问,王文一脸凝重的说道,他也知道这种炸弹投入战场后对国防军的帮助,但是此时这种炸弹还没有克服最后一道难关。

  “没有那么多时间了,既然你说这种炸弹只有在准确性上没有解决,威力却很惊人,已经符合投入战场的使用的标准了,大不了我们用数量弥补准确性不足的缺陷。

  我们即将对远东日军发起进攻,这种对日军工事破坏性极大的炸弹将极大减轻我们国防军的伤亡,而且战场才是最好的试验场地,我们就便打便试验吧。

  或许战事结束之后,这种炸弹准确性不足的难题也会被攻克的。”赵汉青已经决定将这种武器投入到打击远东日军的作战使用当中。

  “好吧,既然元帅已经决定了,王文愿意服从元帅的命令,待会我会把这种炸弹的设计图纸交给元帅。”王文也知道赵汉青说的有道理。

  “不过,元帅这种炸弹制造成本很高,而且很费时,按照正常的速度,军工厂的每条生产线每天只能生产5枚这样的炸弹,短时间内恐怕无法生产出太多的炸弹出来。”

  “于世明。”赵汉青突然叫道。

  “到!”

  “记录命令,待会你将设计图纸复印一份送给军工厂总厂长叶茂,让他下令北方军区的所有军工厂,停下手中所有的生产工作,给我优先生产这种炸弹,我要在9月中旬之前见到他们生产出600枚这样的炸弹。”

  “600枚?叶厂长恐怕很难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王文对着赵汉青说道。

  “叶厂长会做的。有了这批威力庞大的武器,我对于这次收复远东和朝鲜又多了几份信心,这就是科技之力啊!

  王所长,我代表国防军感谢你们的努力,你们在辛苦一段时间,等到北方这次战事结束,我给你们研究所的全体成员放假,发奖金。”赵汉青笑着对王文说道。

  “有元帅的这句话,而且我们的研制成果还能够减轻前线众多我军将士的牺牲,就是再累再辛苦也值了。”王文真挚的说道。

  “元帅,这种新式炸弹还没有取名字呢,不如你给取个名字吧!”王文对赵汉青提议的。

  “这种新型火箭助推式巨型钻地炸弹是你们研究所全体人员心血的结晶,我来取名字不合适吧?”

  “没有什么不合适,我们希望元帅可以亲自给它取名,让它在今后可以威慑敌胆,名传四海,也只有元帅给它取名才配的起它的身份。”王文还奉承起赵汉青来了。

  “好吧,那我就给起个名字。既然我军已经有了‘穿山甲’这种常规钻地炸弹,那它就叫‘钻山豹’吧!军中代号“王氏93式火箭助推型钻地炸弹”,哈哈……”赵汉青给其起了个很幽默的名字。

  “好,就叫‘钻山豹’了。”王文倒是很满意,只要是赵汉青起的名字,难不难听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