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七十六章 赶到桥梁

第三百七十六章 赶到桥梁

因此费奥克季斯托夫首先想到了近卫第24步兵师所属的部队中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那就是已经完全可以机械化行军的试验部队--近卫第131合成团这支试验部队完全可以利用配备的车辆跟上第11坦克旅的前进速度,虽然这个团目前大部分还是使用的没有多少防护力的卡车,也许在有时这些卡车上的士兵还是会被德军火力给干掉,但是这支试验部队也同样有少量坦克和装甲车,完全可以通过此时还有少量德军抵抗的突破口。而现在这支试验部队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这也让费奥克季斯托夫非常庆幸自己的手下还有这样一支部队。

为此在进攻发起之前,费奥尔季斯托夫就专门给近卫第24步兵师的师长克拉夫丘克上校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让其通知严大力带领近卫第131合成团紧跟在第11坦克旅后面迅速前进,配合坦克部队向预定目标突击。

因此在第11坦克旅冲过已经被打开的德军防线突破口后,严大力立即遵照费奥克季斯托夫的命令带领着全团紧跟其后快速进入突破口。而近卫第24步兵师的其余三个团由于缺少讯在工具而落后了不少,在严大力的合成团通过突破口后一个多小时才依次进入突破口。而此时被其他两个师打开的突破口已经完全没有了德军的抵抗,残余的德军士兵已经被清剿得干干净净。

处于苏军突击箭头最前面的第11坦克旅和严大力的合成团在完全突破的德军防守的浅近纵深后一前一后开足了马力向这次进攻战斗的目标纳夫利亚冲去。他们必须要抢时间,因为此时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部队已经开始对奥廖尔地区的德军部队进行两路夹攻。如果近卫第13步兵军没有抢在从奥利奥尔地区仓皇撤退的德军部队之前先占领纳夫利亚,那么这次辅助进攻的目的就没有达到甚至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此时向纳夫利亚方向撤退的德军部队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留给第11坦克旅和合成团的时间并不太多。

不过在这两支突击部队完全突破德军防御的战术地幅之后,他们倒是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阻击,一路上只有少量的德军小股维持治安的守备队。这些德军守备队基本上都是以排或者连为单位的小部队,在面对苏军这样规模强大的突击部队时完全没有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进行抗衡,只能四散溃逃,根本对苏军的突击部队构不成什么威胁。

严大力指挥着合成团一直是在顺着第11坦克旅前进的路线跟随前进,不过落后第11坦克旅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当他在前进的道路旁一路上看到不少的第11坦克旅的坦克抛锚后有些担心第11坦克旅是不是平时的保养装备的工作做得太差而到达目的地后失去战斗力。因为他至少已经看到了十几辆因为机械故障而被暂时留在前进道路旁的苏军坦克。

为了尽快修好这些抛锚的坦克,增强第11坦克旅的战斗力。严大力专门下达了一道命令,让谢尔久克率领团属工兵连和后勤股下属的小型坦克维修队脱离合成团的行军队列,专门抢修那些在路边抛锚的友军坦克。

合成团所行进的这条公路是这一地区唯一的一条可以通行坦克和装甲车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坑坑洼洼并且车辆和坦克在道路上快速前进会扬起漫天的尘土,但是合成团的前进速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紧赶慢赶,严大力终于在合成团行军队列最前面的装甲连的报告中得知前方以及远远看到了杰斯纳河上游的一个支流。

而这次突击的战术目标纳夫利亚就在这条支流的西边大约三公里处。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原本在这条支流上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对岸直通纳夫利亚。当严大力所乘坐的装甲汽车来到这座桥梁的东岸桥头堡时,他看到了这里曾经有战斗过的痕迹。并且在这里有第11坦克旅的七辆坦克停在桥头堡,负责警戒。

这是第11坦克旅留下来保护这座桥梁的一个坦克连。这个连的连长是一个小个子并长有雀斑的上尉,当严大力的装甲汽车到达后,这名上尉就栏下了严大力的坐车并汇报道:“请问您是近卫第131合成团的西多罗夫少校同志吗?我奉旅长博尔特尼科夫上校同志的命令在这里等您来接管桥梁的防御。”

严大力点了点头,反问道:“上尉同志,我就是西多罗夫。你们旅长呢?第11坦克旅的大部队去哪里了?是不是已经过桥了?”

“报告少校同志,我们旅的大部队已经通过了桥梁,此时此刻旅长同志已经率领着坦克旅的主力过了桥正在冲向纳夫利亚。我这个坦克连已经完成了任务,只要你们合成团到达后接管这座桥梁,那么我就会率领这几辆坦克过桥并且加入到对纳夫利亚进攻的行动当中去了。”那名装甲兵上尉连忙回答了严大力的问题。

“什么?你们旅的主力都在向纳夫利亚进攻?这怎么能行?你们坦克旅并没有步兵跟随,光是用坦克进攻一个德军占据的城市是个非常愚蠢的选择。难道你们旅长忘了德军以前的教训吗?”严大力对于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也大为吃惊。他可是在以前的多次战斗中通过城镇的建筑物等复杂地形给予了没有步兵掩护进攻的德军坦克以重创。他可不想第11坦克旅遭受以前德军坦克部队的那种待遇,因此严大力觉得第11坦克旅旅长博尔特尼科夫上校为了完成任务而太过莽撞了。

那名上尉听见严大力这么说有些尴尬,因为眼前这支部队的指挥员说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在指责自己这支部队的最高首长。而这也是这名上尉不好反驳的原因之一,他根本不好回答并且有些左右为难,迟迟没有说话。

好在严大力在自己的问话一说出口就发觉有些不对,连忙补救道:“当然我能理解博尔特尼科夫上校的心情。这样吧,我派古斯塔诺夫大尉指挥的二营和您一起立即向纳夫利亚前进,请您转告你们旅长同志,一定要有步兵掩护才能攻入市内。”

“是!西多罗夫少校同志,我一定转告!我得出发了。”那名上尉松了一大口气,他终于不用在回答严大力让他左右为难的问题了。

与此同时在纳夫利亚市内的德军指挥官心急如焚。就在十多分钟以前,负责守卫城市东面三公里处桥梁安全的德军连长用电话向他报告说有大量的苏军坦克出现在桥梁附近并向其进攻。紧接着电话听筒中传来一阵密集的机枪声后电话就断了,很显然在桥梁防守的那个连队已经完蛋了。

这位德军指挥官对于苏军坦克部队突然出现在那座桥梁非常地惊讶。因为他一点准备都没有,只知道上级下达了一个命令,必须保证桥梁的安全以等待从奥廖尔方向上回撤的友军部队通过。

为此他甚至没有下令在那座桥梁上安放炸药进行破坏。原本以为撤退的友军部队会很快到达,只要负责接应就好了。结果友军没有等来反而等来了苏军的坦克部队。而此时的这位德军指挥官对于到底有多少辆苏军坦克冲到桥梁心里并没有数,因为前不久那名德军连长在用电话汇报时使用了‘大量’这个非常模糊定语并没有说到底有多少辆苏军坦克。

为了避免苏军坦克部队在夺取了桥梁后向纳夫利亚实施进攻,这名德军指挥官立即下达了紧急战斗警报,要求所有在纳夫利亚的德军部队立即进入防守设施并做好战斗准备。在下达完命令后,这个德军指挥官突然想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此时还有大量的撤退友军部队正在向这里进发。如果友军部队辛苦赶到发现这里的桥梁已经被苏军占领,那么就会是一场灾难。

想到这里,他立即向自己的上级发电报要求联系上从奥廖尔向这里撤退的友军部队,通知友军自己这里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苏军部队,请友军换条路线向布良斯克撤退。这一新的不利情况立即被反馈到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可不管是哪部电台都不能与奥廖尔撤退的任何一支部队建立通讯联系。当然,这是因为那些正在撤退的德军部队已经有些乱套了,再加上所有人都在仓皇撤退的过程中,电台并没有开机而造成的。

这样的情况再乐观的德军高级指挥官都能想象得到那些撤向纳夫利亚德军部队最终的悲惨结局。为了挽救这些正在撤退的部队,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给负责纳夫利亚的德军指挥官下达了一个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命令,让他立即组织部队将已经丢失的桥梁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