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2 / 2)


  徐娘子只说:“这些你就不用担心。”

  两个人正说着,小丫头跑来,说不知道衣裳要怎么放,还有几件上面是坠了明珠的“几颗珠子不知道怎么,散落了下来。”

  徐娘子原是想让老嫫嫫去,想想不放心“这件你最得意。现在京都得讲起场面来,要穿的。”便亲自起身往云阁,只叫自己的老嫫嫫在这里陪着汤豆。

  等徐娘子走,老嫫嫫却忍不住要说:“今日一大早,府里正室大娘子身边的人,就跑到咱们院里去,非叫娘子去给她见礼请安。可咱们娘子,昨日得了宫里娘娘的信,一大清早天没亮就往宫里去了。我自然说娘子不在。那老腌臜,竟在院子里头骂了半天呢。”

  她想起来都气得狠,眼睛都红了:“遣词固然是处处柔和,但出来的意思是难听得很呀。说正室娘子连咱们娘子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样的事说到哪里,都要叫有咂舌,要说徐家人没有教养。又说娘子来到京都这么久了,也从不提去见个礼,实在狂妄。又提姑娘去清水观的事,说,惹出大祸来不提,也不说到家里落一脚再走,难道是想叫别人以为,老爷会不肯叫女儿去治病,不堪为人父?”

  汤豆问:“嫫嫫骂她们了?”

  “那可不是。我就骂她说的什么混账话。姑娘,以后若是有人在您面前,说娘子如何,你可不用听。是咱们娘子先进了门的,当时还是以正式娘子的大礼抬进来的。坏就坏在娘子入门一年时。”

  她叹气:“那时娘子怀了姐儿,与也怀胎七月的娘娘同游,却遇着了下头造反,要拿娘娘要挟陛下,当时混乱之中,两人受了惊吓,身子又发动了。生时娘子为了救娘娘,便落到溪涧里去了。后来娘娘与殿下得救,却怎么也找不到娘子。两人自小那般要好,娘娘怎么不难过,眼见哭得月子里要落下病了。陛下为抚慰娘娘,厚厚地赏了公良府和徐氏。等娘子终于带着您归家来,已经是三四年后。那公良府原先已经是没落的,可因娘子的事得宠信,又受重用起来,竟然有脸面地娶了个郡主进门。娘子找来时,人家孩子都生了一个了。”

  她说着,顿了半天,极是伤心。

  徐娘子是她母亲奶大的,两个人虽然是主仆,可日常亲得很“您不晓得,当时奴婢母亲还留在公良府里,未回徐家去。那日娘子找回来,老母只以为喜从天降,急忙要报给老爷。可生生给大娘子拦了下来。硬说是人有仿冒,着家仆把人拖到门口打死了事。要不是老母带着原来徐家跟着过来的陪嫁家仆们冲上去,拼死相护,娘子就真被她给害了。”

  说着声音哽咽:“后我们护着主家,往宫门求告。有娘娘在才保了我们娘子平安。但那位大娘子家里实在厉害,竟只得了个斥责就算了。家里人得了信派了家将日夜兼程将娘子和姑娘接回老家去,便再也没有往京都来过。原本是想要和离,但娘子说,怕姑娘大了不好出阁。一直拖到现今。”

  她说完,只向汤豆伏礼:“娘子不肯与姑娘说这些,但老奴想着,姑娘大了,许多事该有个数。所以多嘴,只愿姑娘不要怪罪。”

  汤豆不太习惯别人跪自己,连忙扶她起来:“你是好心,我懂的。你快别跪我。”

  老嫫嫫起来,迟疑了一下说:“您要问,有没有与娘子分离,其实是有的。”

  汤豆连忙追问:“是什么时候?”

  老嫫嫫说:“是大前年。姑娘和殿下一样,出生的时候正逢那样的大事,不是足月,生来便体弱多病,请好多大师看,说是因魂魄不稳易招邪魔。殿下是常昏睡不起,您则时时要犯魔怔。大前年,您犯了好大一场魔怔,发狂奔走,拦下来拿绳子捆住也挣扎不止,用了什么药都不能镇定。

  几天下来,不吃不喝不睡,看着就是不行了。脸红得厉害,嘴唇却惨白惨白的。娘子心疼您绑着难受,就略松了一松,谁料姑娘力大无比,一下就撞翻了娘子跑了。合府上下,四处找寻,足足找了七八天,便是没能找得着。后来家里来了个游方的和尚,带着个光头的小丫头一道,沿路化缘,到了我们府上,本来是借口水喝的,听说了家里的事,便说想见一见娘子。或者能帮着起一卦,卜出个方位来。”

  老嫫嫫说着有些犹疑:“那和尚有点奇怪。他见了娘子,先是起卦,卦毕说,姑娘您回不来了。娘子又惊又疑不肯信,于是着人,往和尚说的地方去找。老奴还记得,家将们回来正是傍晚的时候,老奴站在门口张望,远远就看到时抬着人回来了。连忙去喊娘子,娘子跑出来,远远就看到布是拉满将头脸都盖起来,当下便知不好。一时悲痛伤心,人就要不成了,只有出气没有进气。”

  说得掬泪:“正逢着姑太太回家,一看娘子眼看就要跟着去了,便跪下求着和尚不肯起来。头都磕破了,说娘子没了女儿是不能行的,大师既然有真的本事,还请慈悲为怀再想想法子,看看这人还有没有得救。不能叫母女一道上路呀。”

  她想起那时候,十分伤心:“家里老仆人,都哭天喊地,合府愁云惨淡。娘子这么好的人呐,怎么就遇到这样的事。我母亲当时仍在,只跪着求说,奴婢一家虽然是奴仆,可自来主家并没有把我们当畜牲看,从来善待救过我们的命。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姑娘回来。她活了这些年,已然是足够了。”

  “后来呢?”

  “大和尚十分感慨,说看得出徐家是好人家。也愿意再帮一帮可实在无能为力,但先有一句话要问问娘子。说不定能还她一个女儿。”

  汤豆心里一跳。他说的还一个女儿,也没说是原封不动是原来那个。只问:“什么话?嫫嫫可还记得吗?”

  “记得的。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他问娘子,若还来的女儿变了一个人似的,仿佛不再是自己女儿了,娘子该当如何?”嫫嫫擦了擦眼角“娘子一听,一口气缓过来,脱口便说什么都不计较,只要姑娘活,便是以后生尾、长角也就是自己女儿。自己但有一口气,都好生相待,绝不使姑娘受半点委屈。”

  汤豆鼻尖一酸,低着头久久不能说话。

  嫫嫫伸手摸摸她的头,口中继续说:“说来也是怪,明明是大和尚帮了我们,他却听了娘子的话之后,跪伏下去,给娘子行了好大的礼。说,以后都会为徐家祈福。之后,他取了娘子的眼泪,放在随身的提灯中。夜里便在府中做法事。叮嘱我们,一整夜不可以点灯,不可以说话,各在屋中,不可出门。第二天一大早,等我们出去,大和尚已经走了,姑娘好端端地正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拿着蛐蛐,望着路哭呢。”

  汤豆突地问:“那提灯是什么提灯?”

  嫫嫫想了想:“就是个黑木雕花杆的提灯。”

  汤豆不由摸了摸胸前。身上现在还有灼伤的印子“那灯他留下了吗?”

  嫫嫫摇头“不曾留下。”

  汤豆想了想,又问:“他来时带着个小姑娘有多大?”

  “和姑娘一般大。”

  “走时带着小姑娘走了吗?”

  “问了四邻,说是大和尚天不亮就背着小丫头拿着钵走了。”

  “小姑娘身体不好吗?”

  “挺好呀。前一天都还活泼极了,还爬到树上去抓虫子呢。有使不完的劲。”嫫嫫说起这些往事,十分感叹:“自那起,姑娘就好了很多了。只是不爱说话,没事就写写画画的,天天跑到大门口站着,望着路,像是盼着什么人来似的。娘子说,这是感激着大和尚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呢。”

  “后来我再没病?”

  “直到最近春夏带着您去抓鱼,您昏过去那次……”嫫嫫说“这可是吓死人呀。还好现在都过去了。”

  “我都写了什么?我不记得了。”

  “也没人认识。也就是些童趣罢了?反正都存在娘子那里呢。”看着汤豆的眼神有些迟疑。大概因为她问得太多,又太……

  汤豆垂眸:“嫫嫫,我什么都不记得。也不知道是不是又要不好了。”

  嫫嫫心下一松,急忙劝慰:“姑娘不要多想,忘记就忘记了,您问我,我慢慢说给您知道就是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您如今大好着呢,全不像以前。且放宽心,万万不能思虑太重了,伤了心神。”

  “那您别和母亲说,她要着急。”

  嫫嫫连忙点头:“自然自然!”又很感慨:“姑娘是大人了,开始疼娘子了。也不枉娘子这么疼姑娘。”

  主仆两个因这一番回忆,唏嘘不已。

  汤豆说想看看以前自己都写了些什么,嫫嫫也都答应。徐娘子贵重的东西都是她收着的。“明天还有些衣裳要拿来,一并给姑娘带来。”

  第76章 自白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