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大爷的1957第31节(2 / 2)


  在执行“狗咬狗”行动时,二大爷夫妻俩还不忘在各地扫货,尤其是第一次参加免费购物活动的谢青磊,几乎扫红了眼,看见什么都要装起来。最后二大爷满头黑线地看着谢青磊指着富士山朝他示意,只好开口劝到:“真装不下啊,再说那玩意就算装回去了,它放哪儿啊?”

  谢青磊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日本,但她突然想到个点子,让二大爷去给米国的自由女神化了个日本歌妓妆,衣服上还来了个太阳图案。这事一出,米国和太阳国算是彻底卯上了,这梁子结的太大,耳光甩的全世界都知道了。谁先退让,必然被国民和世人耻笑鄙夷。

  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夫妻二人,满载着各种有用没用的物资,回到了高家坳。在两人传送回村前,谢青磊找了个地方把义肢打包邮给了高家坳的自己。这样一来,当她收到“战友”寄来的包裹后,就能名正言顺的装上义肢了。

  然而,当他们几天后去西安看高大峰时,却从即将高中毕业的郑吉福口中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

  话说,二大爷第一次在谢青磊面前展示小碗时,唯物主义战士谢某人彻底傻眼了,这不科学!

  看着小碗从二大爷鼻孔里进出了几次后,谢青磊小心翼翼的凑上前打量。半晌后,她犹豫着开口问道:“上面不会沾点鼻涕水什么的吗?”

  二大爷:……

  小碗:!!!

  ☆、第61章

  话说郑吉福眼看还有三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之前他和家里商量好了,打算报考交通大学的经济学专业。然而前两天,学校里却突然接到了通知,说是从他们这一届起,国家会取消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

  具体说来就是,考上大学的当然就继续读书去。那么其他的毕业生,则由国家提供一次毕业工作安排,如果对此安排不满意,可以选择自主择业,也就是自己找工作。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从这一届起,政府会将绝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安排到广大农村中去。这其中有一部分将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一部分将参与农业劳动,还有少数人会进入乡镇一级政府部门工作。这样自然会有不想去农村的毕业生,那么就给他们一个自主择业的机会,可以由他们自己找寻满意的工作。

  为了争取更多的年青人下到农村去,政府还给他们单独出台了一类户口,叫“农村暂时就业”人口。拥有这类户口的人将享受城市户口的待遇,除了不在城市居住和工作。

  而当城市或工厂需要招人时,也将从拥有这类户口的人群中优先挑选。而且会按照去农村就业的时间长短排序,也就是越早到农村中去,那么招人时也会越早招回来。

  当然除了去农村,也会有极少数的工厂有岗位空缺,届时会组织招聘会,愿意进入工厂的毕业生可以参加这类招聘会。

  大家听了这些,都有点发蒙,郑吉福这时接着说道:“其实这个事情是迟早的,从上一届开始,我就发现毕业生已经很难安排工作了,除了考上大学的,城里的工厂基本都招满人了,好多人家里,明明父母还有能力劳动,为了给成年的孩子安排工作,只能自己提前退休,让孩子顶这个空位。照这样下去,如果没有新的工厂出现,那至少在几年内,城里根本无法满足毕业生的工作需要。”

  二大爷没想到本来会延续到九十年代才消失的毕业包分配制度竟然提前了三十年就取消了。然而他心里清楚,这都是因为目前华国的工业太薄弱了,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消化掉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批人口潮,决策层为了避免出现过多的无业人口,不得不把这些毕业生送到农村中去,用农业来吸收这批新生劳动力。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还要五年时间,这还是考虑到二大爷在沙漠中埋下了巨量的精铁矿的因素,不然恐怕还要像原来那样,等到十年后才能缓过来。

  大家商量后,觉得郑吉福还是先专心读书考大学,如果万一没考上,那再说。就算真要去农村工作的话,还不如去二大爷所在的高家坳,至少离家近也有人照应不是。

  回到村里没多久,二大爷就从村长那得知,两个月后会有一批知识青年来到本村工作。暂时定为八个男生,四个女生,一共十二人。

  这十二人中,有两男两女是来村中办简易小学的,其余人则参加农业劳动。他们第一年的口粮由国家支付给生产队。而他们本年的劳动将以工分的形式记录下来,年底结算时,如有工分不够所分口粮的,则会要求他们补交差额,反之,如果工分超出了所得口粮的,则会发给他们钱物作为抵偿。

  然而这些事情都可以推后再说,高家坳眼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在两个月内准备好这十二个人的住处和一个小学。

  高大忠在村里寻么了一遍,决定把大队部腾出来做小学,再另外修三间屋子,算是这十二个人的集体宿舍了。

  高家坳是个深山小村,周围并没有太多适合耕种的田地,因此队里舍不得占农田的地来修房子,最后在村口找了个坡地,平整了一下,开始修房子。

  当六月份知青们到达高家坳时,宿舍也快要修好了。

  和二大爷商量过后,先把八个男知青安排到了窑洞里暂住,四个女知青则分散安排到了村民家中。知道村民们正在给他们盖宿舍后,知青们都很感动,撸/起袖子就加入进来。随着大家接触久了,这批新人各自的性格也显露了出来。

  女青年里有性子活泼笑起来两个酒窝的宁梦芊,说话像快板的山东妹子闵特;男生里有调皮捣蛋爱捉弄人的冯斌,憨厚勤快干活麻利的艾思,还有爱写点小诗的孔百歌。

  不过,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所有知青里,胆子最小的不是女生,而是一位叫李茂梓的小子。这家伙瘦瘦小小的戴个眼镜,平时和谁说话都是微微笑着,慢条斯理的。然而这家伙胆子真的很小,怕梁上老鼠和屋角蜘蛛,怕邻居的家鹅和村里的土狗,甚至谁大声喊两句也能吓着他,唯一算个优点的就是干活还挺认真。

  村长抓着他问:“你胆子这么小,怎么会自愿到农村来锻炼的?”李茂梓说:“就是因为胆小啊,平时家里爸妈哥哥姐姐总是护着,没法逼自己厉害起来,就想一个人到农村来锻炼锻炼,希望回去的时候能变成个李大胆。”

  原来李茂梓是他家里的老幺,打小身体不好,但极为聪明可爱,引的家里人做什么都把他护起来。时间一长,这小子就从害怕陌生人发展到害怕各种各样的东西,什么都能吓得他一跳。好在孩子本性不坏,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所以瞒着家里报名参加了农村劳动,希望以后能变成个勇敢的男子汉。

  在眼下这年月,李茂梓这性子多少让人有些瞧不上。好在他性格温和做事认真,这才没人去故意找茬。

  又花了半个月时间,房子终于盖起来了。二大爷把自己上次没用完的白石灰送给他们,把里面的墙壁刷白了,再装上窗户大门,这宿舍就算齐活了。

  大家七拼八凑给他们整了些家具,晾了几天后,知青们就正式住进了宿舍。

  知青们自己也有个队长叫苏白理,是来办小学的两位男知青中的一位。这小伙是个会来事的,才来没多久,从知青到村民就没有不喜欢他的。他当知青队长,是全票通过的,大家都服气。

  在苏白理的配合下,村长总算是安顿好了知青。村里的工作也开始加快了进度。就这样,整个上半年,高家坳因着知青的到来,忙得一塌糊涂。这中间二大爷带着谢青磊去查过两次公司的业务,第二次更是直接交给了谢青磊,他则转去看了看沙漠里那些矿脉的情况。

  然而,当两天后,他们二人回村时,发现似乎有点不对劲,平常这个时间,村里早就安静下来,大家基本都准备休息了。可今天怎么听着似乎有不少人还在跑动说话呢?

  两人还是先去和朱芸兰打了个招呼,朱芸兰如今对他们俩隔三差五的出门也习惯了。她只当是女儿女婿还有什么国家交代的事情要做,不好跟她说实话,于是也就不太过问,只每次都叮嘱二人一定要把自己照顾好。

  朱芸兰看他们俩回来了,连忙把村里的事情说了下。原来他们不在的这几天,知青们捅了个大篓子。

  两天前,正是生产队休息的日子,知青们精力太旺盛,又见过谢青磊从山上打猎物回来。于是几个馋肉的小子一撺掇,他们就决定也去山上转转。

  这六个年轻人全是男生,最大的20岁,最小的刚18岁,正是喜欢冒险刺激的年纪,他们瞒着其他几个知青,更不要提通知村长了,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门上山去了。

  可这一出去就再没回来,要知道村附近的山上前几年还闹过狼啊。当天傍晚,苏白理发现一直找不到这六个人,眼见天黑了都还没回来,他就把其他五个知青都问了一遍,最后只有艾思说他昨晚起夜时模模糊糊听到冯斌说了句梦话,好像是抓到野猪什么的。

  苏白理皱着眉头,觉得这事只能找村长帮忙了。就这样,村长才知道有六个知青一大早就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既没有村里人陪着,也没人知道他们去哪儿了,现在怀疑他们很可能是上山去了。

  村长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大家找了一阵,天就彻底黑了下来,没办法村民们从山里撤了回来。没点硬本事,谁敢黑咕隆咚的在山上乱窜啊。

  然而第一个晚上过去了,这六个冒失鬼还没回来。第二天全村所有人都被发动起来,四处找人去了。终于黑蛋的爹在一条小路上发现了几个烟头。村长赶到时,心里野火直冒,这几个小子不但冒险上山,还敢在路边抽烟,抽完了不说把烟头埋起来,就这样丢在路边,万一烧起来,那附近几个村都要跟着倒霉的。

  苏白理心中把这六个货骂的死去活来,脸上还得陪着笑,好言好语的求着村长赶紧找人。村长看了他一眼说:“唉,你别担心,找人肯定是要找的,但找到以后你一定要给我个交代。”苏白理苦着脸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