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大爷的1957第17节(2 / 2)


  大家这才从“生产队里放电影”的状态中清醒过来,看着村长的黑脸,都觉得今天估计是真把他惹急了。

  后面的时间里,二大爷有幸领教了一番老陕丰富活泼的语言魅力,娃娃们都成了“瓜怂、哈怂”和各种怂,村民们也变成了“二锤子、球石子和散片子”。而某些特别突出的家伙,他们的爹娘也和村长有了全新的人际关系……

  喷了半个小时后,整个场子里只有村长累吼吼的喘气声,二大爷第一次感觉到,高家坳的村长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就看这熊人的水平,你就是能把那些字都写出来,也不定能不能搞懂,在他嘴里,自己成了个啥。

  其后,又经过了三次演习,村民们被村长用各种污水洗了几遍后,终于达到了“迅速、有序、团结、统一”的要求。而二大爷也在村子周围,找到了几个比较安全的躲避点。如果是山洪暴发,则集合去村外东边的马背坡。如果是溪水泛滥,则去光雾山的南山腰暂避。

  平日里除了训练村民,二大爷自己还抽空做了些其他准备。

  他找到村里手艺最好的李三婶,让她帮自己做了几个锅盔,拿回家用刀切成几份,然后和之前做的肉末豆瓣酱、芝麻糊一起复制了一大堆。想了想,又去香港买了防水雨布和几十把铁锹榔头还有几大袋子木炭火柴之类的东西,外带着还去工地上复制了一批砂石麻袋回来。其后的日子,二大爷就拿个小本,想起什么就记下来,等去香港看公司的时候顺路一道买回来。

  同时,他还以“周洪武”的身份,向莫笙远捐献了几批野外用品,什么防水帐篷啊,手电筒啊,便携水壶以及各种罐头之类的。这些东西即便没有发生灾害也是很有用处的,莫笙远接收起来又是高兴又是惭愧。

  当二大爷回村的第二天,村长找到他说道:“全兴啊,我觉得我们村里练的这个很好啊,你看要不要报到大队里,让大家都跟着学一下?”二大爷点头说:“叔你想的对,我也是开始没啥把握,怕练不好,现在看着还不错,是该让别的村也搞起来。”

  于是村长高大忠就在县里开会的时候,汇报了下高家坳最近搞的这个行动。没想到,这一下引起了县里的注意。最近正是全国都在关注防洪防汛的关键时刻,而像高家坳这样,由农民自己想出来,自动自发的积极参与准备工作的,很少见,大多数都需要部队下到生产队去反复做工作。

  因此,开会当天,县里的书记就带着人来高家坳检查情况了。

  前两天才搞完演习,于是今天的视察中,高家坳村民们表现的几乎完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注意些什么。东西被迅速的打包,搬上车,老弱妇孺皆有专人负责照顾。从示警的锣声被敲响,到最后全村整齐镇定的到达目的地,总共不到15分钟。

  见到这一幕,所有来检查的同志都惊呆了。这还是那些说着各种难懂方言,万事不愿出头,走起来散,坐下来懒,推着都难走,打着更倒退的农民们吗?

  作者有话要说:  警告!警告!稍后将有防盗流星雨降落,请大家注意躲避,万一被砸到了,请立刻检查是否拥有了异能或者体内多了个空间啥啥的……

  好了,板凳,上番外!

  -------------

  高家坳村第一次(未提前通知的)紧急集合实况:

  半夜三点,高光耀“哐哐哐”的敲响了破锣。

  全村一阵鸡飞狗跳后,村长高大忠就看见赶来的村民中,张嫂子赶着两头猪“哼哧哼哧”直叫唤,莲花家跟着两只鹅,耀武扬威的仿若左右俩护法,王奶奶抱着老头的牌位死活不放手,发财家抱着一篮子小鸡仔“啾啾啾”叫的煞是清脆……

  与此同时,村里不知何时竟然藏了不少人才(奇葩),此刻纷纷露了真容。

  黑蛋爹背着杆古董□□被一群小子围着瞎打听,高大牛左右肩膀上各扛着一个他家的腌菜坛子被一群娘们笑的脸通红,顺利家手里竟然是杆红缨枪,最扯的是抗着草耙子的二狗子他爹,活脱脱一个猪八戒要登场啊。好家伙,真像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只把村长气的抖抖神。

  二大爷看着这些奇葩们,实在没绷住,终于笑了出来。

  ☆、第38章

  高家坳的村民们发现,他们竟然把这些领导同志都震住了,不由得感到非常自豪,高光耀和高光荣两人的胸脯更是挺的都快有个a罩杯了。

  二大爷对书记说到:“领导同志,我们村前后训练了快一个月,演习了五次,效果非常明显。”

  书记点头说:“非常好,很值得推广,今天回去,我们就立刻组建工作组,先请你们村把经验和方法教给我们,然后我们就派他们去全县各个生产队去推广这套方法。如果所有生产队都能在发生灾害的时候,有这种反应速度,那我们的损失将会降低很多啊!”

  就这样,这套防洪方案被迅速的在全县所有生产队里推广了开来,为此,村长和各小队长小组长都跑了好些地方去现场教学,很是过了把老师傅的瘾。

  当县委书记把这个防洪方案和实例报告到省里去时,识货的人自然发现了这其中的价值,在稍微修改完善了之后,又推广到了全省,这让灾情不算太严重的陕西省在今年的洪灾中,表现非常突出。虽多地爆发了山洪,也有河水冲垮堤坝,但实际死亡人数却非常少,光看这一项指标,就和那些没有遭灾的省份差不太多。

  当然,并没有人刻意去抢占高家坳的功劳,他们生产队被记了一次集体二等功,这可是省一级的奖励哪。当奖状、奖品发到村里的时候,还有很多大报也进行了报道。这小小的高家坳就这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些小小的名气。

  日子在忙碌中一闪而逝,防汛虽然重要,可生产劳动却关系到下一年有没有饭吃的问题。于是除了保卫队成员要每天训练一个小时外,其他村民每七天集训一次,保证他们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将本来学会的东西遗忘掉了。

  到了五月初,虽然还没开始下雨,可人们都能感觉到,这空气中的湿气在不断增加。

  这天起,二大爷开始在村里鼓动大家清理村东的溪水,把里面的鹅卵石捞出来,装进他提供的麻袋中。每装满一个袋子,还能获得二大爷奖励的一块麦芽糖。

  重赏之下必有勇士,糖块诱惑必有熊孩子上当。村里所有的小孩,有一个算一个的,都来了,二大爷给他们分发了竹筐,这个筐子,两筐就是一个麻袋的量,大家都欢天喜地的跑去捡“糖”吃了,甚至还有两个十七、八的小子,厚着脸皮也在下了工后,跑来领筐子,捡石头换糖。

  村长之前就问过二大爷这事是为了什么。二大爷做高人状,捋着完全不存在的胡子说道:“这些用麻袋装好的石子,可以在山洪冲来时,丢下去抵挡一阵,为我们大家争取时间。”村长想了想,点点头说:“要不要多整点人来做?”二大爷摇摇头说:“也不好耽误地里的事情,有这些小子也够用了。”

  到了五月七号这天,旱了近三个月的老天终于降下了第一滴雨。当雨水滴落在头上身上时,村民们都忍不住抬起头来,冲着老天开始欢呼,就算明知道可能要发大水,可这久旱后的甘露实在让人心生欢喜。

  小雨淅淅沥沥,下的没完没了。村长开始带领三个儿子加入了饭后拣石子的活动,随后,来的人也愈发多了起来。二大爷一看这情况,干脆就带着麻袋在溪水边等着,装好一袋就地堆放,渐渐的溪水边竟然立起了一堵矮矮的土墙,到这时,大部分村民已经明白了二大爷的用心,完全不用奖励的都积极参与了进来。

  下了近十天的雨后,村长召集大家开会。人到齐后,村长开口了:“今天来,是为了两个事。先一个,是雨水多了,还不见停,田里开始积水了,要赶紧通渠排水。二一个,是咱们应该在山腰和马背坡存点吃用,万一有个啥想不到的,也能应个急,咱先把地方弄好,然后每家自愿放一点,全兴把帐记好,川叔帮忙清点。”这两件事都很重要,于是大家分头下去准备。

  因着之前又是动员又是培训的,村民都对发大水这个事重视起来,所以预存粮没费什么劲就都收集好了,最少的一家也存了五十斤,多的那就大几百斤也是有的。山腰和马背坡上都是修的架起来的竹屋,大家陆陆续续干了小半个月,总算是把粮食都存放好了。不过,安置人的房间还不太够,只好先把材料都备好了,回头接着修。

  一九六一年六月三日深夜,小雨骤然变大,到了清晨已然成了暴雨。刚出门就能浑身湿透。大家在屋里看着门外的瓢泼大雨都渐渐担忧了起来。

  一夜间,村东的溪水从比往年枯水位还低变成了正常的水位。离溪水最近的是二大爷家,他此刻正站在自家窑洞门口,盯着哗啦啦的水面看,只是他目光仿佛在溪水的某两个位置停的更久些。

  从暴雨刚起的这天里,由高光耀带领的巡逻队就开始了一天三班倒的在山脚、溪边不停巡视。二大爷担心他们遇到危险,特意去西安淘了一批救生圈回来。每天逼着他们吹好气,挂在肩膀上。这些小伙们倒不太介意挂这个,几个人排着队,远远看去每人都花里胡哨的,瞧着还挺热闹。

  后来二大爷干脆破碗一挥,游泳圈一堆,每家按人头,发!对于这些东西的来历,他只说是借来的,要大家爱惜着,以后还要还人家的。

  因此如果现在你到了高家坳,就会看见,大雨中没几个打伞穿雨衣的,倒是小子们,个个都打个赤膊,花里胡哨的游泳圈要么挂脖子上,要么圈腰杆子上,乍一看还以为自己进了哪个精怪的山头,遍地跑的都是小喽啰呢。

  看到了游泳圈,二大爷才想起,似乎还应该做点木筏子啥的,村长也正好和他想到一处,于是生产队的大屋前,村民们又忙乎开了。

  六月里,雨水就没停,不是暴雨就是大雨,最不济也是个中雨。附近山头倒是还没出啥情况,估计和二大爷早春时种的那些半大的树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村东的溪水,眼看就要成个祸害了。

  二大爷前天特意赶去县城和西安看了看。陈家倒还好,只要房子不出什么情况,他那里没有什么危险。郑家也是这样,他们的房子都是新修的,更安全些。这两家倒是都挺担心二大爷的,孙丽真说把床都收拾出来了,让二大爷就留在这,住一段时间。

  二大爷摸着高大峰的脑袋,说:“大哥大嫂放心,我们村准备的挺好,我是不放心你们来看看,我那里没事,就是回头听到啥,也别惊慌,弟弟我水性好的很,村里又发了游泳圈,还做了筏子、搭了棚子,万一看着不好,会提前转移出来的。我大小在村里也管着点事,不能就这样当逃兵啊。”话说到这儿,郑家也不好再劝,倒是高大峰很想跟着他爹一起走,拉着他爹的衣服后摆死不松手。

  最后,二大爷只好掏出当初在北京签的“平等互助条约”,对着熊儿子念了一遍,问他:“说过的话,算数不?定好的事,赖皮不?”高大峰哭兮兮的嘟囔道:“算数,不赖皮,呜呜……”二大爷弯腰把熊儿子抱起来,用基本灭绝了的温柔力度,轻轻拍着他。边拍边哄道:“等今年放暑假了,咱们再出去玩,好不?”高大峰趴在他爹的肩膀上,点着小脑袋,也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