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徐娘恨嫁第64节(2 / 2)


  没有其他的法子,只好又让人去了一趟宣平。

  其实他早就料到了,她也不会在宣平。

  果然如此,他只能派人到陈留打听。

  废王后被赶出了长安之后,便是在陈留落了脚。

  至于在陈留的什么地方,还需要打听。

  “包打听”一听说樊爷回来,便知他一定要问这件事情,这就兴冲冲地到了樊爷的跟前,正赶上樊爷差人去叫他。

  他一进了屋就道:“爷,大喜,那蒋家的二夫人已经有了踪迹。”

  说起来,在偌大的一个地方,想打听一户人家,容易,也不容易。

  还得亏了那两声巨响,和大儒炼丹烧坏了房子的传闻呢。

  “包打听”将打听到的情况一说明,樊星汉就陷入了沉思里。

  姜家附近的人家,可是知道姜家多了一个女人,还是个带着女儿的寡妇,却都道那是姜家的新夫人。

  樊星汉的心里说不出的烦杂滋味,一时想着怪不得昭娘一直都不肯接受自己的帮助,原来和那章得之早就牵扯不清。一时又想着,就昭娘对他的感情,怎么会呢?

  心里的心思翻翻转转,最后终于有了主意。

  几日后,宣平侯府蒋家报了官,说是与去往宣平的蒋二夫人和蒋三姑娘失去了联系。

  那蒋二夫人是谁?

  可不是鼎鼎大名的徐大家。

  一时之间,太学里闹翻了,有几千名太学生联合请命,请新帝一定要派人寻回蒋二夫人和蒋三姑娘。

  朝堂里也闹了几天,正商量着要派谁负责这种事情。

  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今的蒋家又不是二十年前的蒋家。

  新帝是个小孩,狗屁不懂的年纪,宰相赵器却为此伤透了脑筋。

  就在这时,余良策长跪于皇宫外,请命。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能正常时间更新。

  ☆、第五十六章

  世事最坏的地方,就是你仅凭一身的热血,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赵器正头痛的不行,便有人自己跳了出来,这简直让他欣喜不已。

  再一查那人的家世不仅干净,还是出自武将之家,拉拢一二也行。

  又一问朝中的职缺,刚巧,章得之那个议郎刚辞官不足两月。

  堂堂的大儒出仕数年,也不过得了议郎这个俸六百石的郎官,说起来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出身不好,怨不得人而已。

  这便定了下来,年幼的新帝在圣旨上加盖了大印。

  余家这个武官之家,终于出了一个文官,余老太爷简直欣喜坏了,连赞了余良策几声:“好好好,抓住了机遇。”

  可不是机遇,同与蒋家是姻亲,那洪家就没能抓住这个机遇,如今在家指不定怎么后悔呢!

  洪氏不大过问外间的事情,可前几日太学生闹得厉害,她还是有所耳闻。

  没过几日,忽地听说自己的夫君报了官,还要朝廷派人去寻徐氏和蒋瑶笙,气得直骂他“有病”。

  蒋恩难得的清醒,一拂袖子,道了句:“你个妇道人家,懂些什么!”

  樊星汉不止给了金银,还答应了帮他向上疏通,指不定过不了几日,他这侯爵之位就有了呢。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权力和金钱都是试金石。

  受些屈辱怎么了,大丈夫能伸能屈!

  等到余良策的事情一出,洪氏的娘家人便上了门,话里话外都是责怪的意思。

  这年头,出仕不易,洪家闲在家里的子弟可不止两三个。

  洪氏一恼,又气病了一场。

  封了议郎的余良策办的可不是议郎的事情,宰相赵器还道:“你这个属于特事特办,只要把差办好了,便无需纠结其他的事情。”

  话说的好听,却只有他一人当此差事,再无其他人可以调遣。

  好在,赵器已经叫各郡县昭告了寻人启事,还手书了一封盖了宰相大印的信,凭此信可让任意郡县的大人配合调遣。

  如此,也就不算单人单骑了。

  余老太爷有意试炼孙子,只允他带了小厮一名。

  余良策的娘眼睛都要哭瞎了,旁的人不知,她可是知道,儿子就是多管闲事。

  她哭道:“也不知道那母女俩给你下了什么蛊,叫你愿意为了她们劳心劳力!”

  自个儿养大的儿子还没有对自个儿这么贴心过!

  明日一早就要启程,这一次出去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转,余良策干脆让他娘数落个够。

  反正,不管他娘说什么,他都是笑脸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