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章 穿越时空的笔记和贝鲁塔粒子(2 / 2)


“2415年6月8日,星期五,天火。”

入目第一行,杨帆就呆了,好么,感情罗教授这记笔记的习惯,还是从自己失踪第二天开始的。

只不过,日期,星期几,天气……按照正规日记的格式,本来应该填写天气的一栏里,那“天火”两字又是什么意思?错别字?

带着疑惑,杨帆继续向下看去,然后很快就明白了。

“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任何预警,昨天整晚今天一天,夜空就像着了火一样璀璨……”

“天火燃烧了一天一夜,直到现在,太阳又一次落下才逐渐开始消褪,只剩下一点点桔红色的残迹。”

“那些火就像极光一样飘渺不定,却又比极光更加瑰丽,更加灿烂,更加恢弘,它们根本不是燃烧在大气层内,而是浮现在大气圈顶,笼罩了整个地球……”

“那应该是某种粒子在宇宙背景辐射下的真空电离……”

会产生火焰效果的粒子真空电离?这似乎是……杨帆顿时联想到某些东西,心中一阵惊讶。

“应该是贝鲁塔粒子没错!”笔记本上很快给出了结论,“粗略估算了一下,要达到这种效果的电离现象,整个地球受到的平均有效辐射当量,应该在200~220希沃特【辐射剂量当量】之间,持续整整24个小时的话,造成影响恐怕……”

果然!已经不用再看下去了,杨帆已经彻底明白,明白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明白八百年后的地球,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幅样子……

贝鲁塔粒子他熟啊,甚至全世界,都没有几人比他更熟悉这种特殊的轻子了。

没有办法,谁让……他当博士研究的课题就是这个呢,甚至那最后长达半年的野外实习,也是为了贝鲁塔粒子研究的毕业论文而准备的……

贝鲁塔粒子,是二十四世纪末二十五世纪初才被发现的新型轻子,诞生于所有质量会出现变化的核子反应中,根本无法稳定存在,持续时间只有数秒。

虽然只有几秒钟,但这是一种强穿透粒子,几秒钟时间,已经足够其穿透整个地球甚至覆盖到月球以及更远的地方了。

可以说,自从有核反应这回事以来,整座地球,就笼罩在这种持续不断的贝鲁塔粒子辐射背景当中了。

只不过……一来,那种反应的持续时间总是很短;二来,贝鲁塔粒子的辐射量与核子反应的能量级是指数关系递进;三来,贝鲁塔粒子辐射所引发的各种效果,与辐射剂量也呈指数级的关联。

所以人们一直都没注意到这种粒子的存在,直到南极的强湮灭反应堆建成。

贝鲁塔粒子辐射所引发的常见效果其实只有三种,首先是真空电离,当辐射剂量低的时候,这种反应几乎微不可见,只有超过了某个剂量,才会出现火焰燃烧一样的迹象,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罗教授对于辐射当量的计算,应该就是赖于燃烧效果的逆推,虽然……为研究贝鲁塔粒子辐射而来的科考队有精准的辐射测量器,但那些仪器应该没有任何使用的机会。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贝鲁塔粒子辐射的第二个效果了――消磁。

超过100希沃特当量的贝鲁塔辐射三秒钟以上,就可以抹消二十五世纪几乎所有数字仪器的运算记忆功能,哪怕二十五世纪所有的数据存储材料都已换成了非电磁机理的新型材料。

这种效果的产生机理还没人研究透彻,但有一件事很明显,天火烧完之后,地球上因网络文明而诞生的那无穷无尽的数据资讯消息花边新闻……都该已随着那场天火燃烧殆尽了。

而这,大约也是罗教授宁肯留那些个无用书籍,也不肯在空间里放多一点其它保命家伙的原因所在吧――当文明面临危机,将文化传承下去的意义显然要大过一个人活命。

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数据虽然被抹消了,毕竟网络硬件还在,操作终端也没有受到破坏,那无穷无尽的网络资源,还不都是人类一个个符号写入进去的?

贝鲁塔粒子辐射的影响,最严重的还是那第三种效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