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八章平心成圣天下知各方势力莫不惊(2 / 2)


  终于,经过了一天的时间,神念才慢慢适应过来,就是这个庞大的功法当真是神奇,随着玄都的不断翻阅,收获也是越来越多,道法的领悟也是越来越深。五百年的时间,玄都脑海之中的《道德经》终于都化成了一个个的字符,也就是成为了玄都自己的东西。只见那些个字符一个个排列齐整,很是规律,不断随着玄都的神念旋转,最后竟然形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正是——

  “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yu)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n)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xu)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nzh)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o),其下不昧。绳绳(minmi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u)。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恍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e);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i)。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猛兽不据,攫(ju)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i)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五百年对于洪荒任何一个修士来说都不算长,不过对于获得了《道德经》相助的玄都来说却是个丰收的日子,玄都自己心里对于新得到的《道德经》赞叹不已,就是说是一部当世第一的功法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同意的。而自从消化了《道德经》这部旷世奇书之后玄都的修为虽然没有长进,不过对于元神的运用还有对于道的理解却是更上了一层楼。

  玄都闲来无事,就在山上乱逛,一天,天际突然现出一条彩虹,尔后就是平心娘娘的圣人威压传来,玄都马上就感到了什么叫做强大,什么叫做圣人的威严。不过还好玄都因为识海之中怀揣道家无上经典《道德经》的相助,才没有跪下去。

  而毫无疑问太上老君随意布下的阵法也是被这股圣人威压击破,就是因为在昆仑山上自己的老家,老君才没有警戒之心,随意布下了阵法挡住一些无知野兽就可以了。谁曾想到会有圣人威压传来,并且轻易间就击破了老君的阵法,就是老君随意布下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击破的啊。

  太上老君还在阵法被破的恍惚之中,玄都的声音已经传来:“老师,那是何人成圣啊?难道是女娲娘娘?”

  太上老君神情凝重地说道:“不是女娲而是后土,哦,现在应该叫平心娘娘了。”

  玄兜道:“就是巫族的祖巫吗?她不是不能够修炼元神的吗?怎么……”

  太上老君掐指一算,凝重神情立马放下,反而是有一些敬佩之色,解释道:“原来是化身六道轮回,舍身取义。她能够成圣也是当之无愧的。”

  玄都问道:“什么是六道轮回啊?我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过啊?”

  太上老君解释道:“所谓的六道轮回就是人死后成了鬼魂的避难之所,而且这六道轮回可以使人的魂魄在来世得到延续,就是前世今生,而六道轮回正是:行善的升化

  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

  恶毒的沉沦鬼道。不仅如此有趣的是她还设置了一十八层的地狱,正是: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

  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

  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

  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

  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

  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

  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堕落千年难解释,沉

  沦永世不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栓,绳缠索绑,差些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

  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正是人

  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没有隔很长的时间,三清就聚首了,也是,对于准圣来说,辽阔无边的昆仑仙山也不算什么,腾云驾雾一下子的功夫就能够游遍整个仙山。

  他们一聚首,都是心有灵犀,自然知道是为何事而来。元始首先就开口道:“现在怎么办?”

  通天说:“总要去看一看吧,好歹怎么说也是圣人,我们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不给面子的。而且平心娘娘现在做的事情也是造福洪荒天地的一大义举。”

  老君最后敲定,决定要去看看所谓的阴曹地府究竟是何模样。

  商议结束后,三清就架起云雾飞向了地府。

  西天极乐世界之中,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

  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

  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

  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

  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

  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

  堂。

  接引和准提也是讲演佛门道法,以期把佛法普及西方。接引和准提两人同样是讲道的高手,一出口就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接引讲道:“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得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嚣尘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明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泊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子论生灭。”

  准提则是讲道:“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然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了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且虚空,岂有得失能豫。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余。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凭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毘卢。

  毘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余。

  或问毘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业业尘尘,尘业非同非异。

  见此尘尘业业,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即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诸法皆妄,故令离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要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断常纤尘有染,却与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尘爱染习。

  只为贪着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儿女妻妾,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着,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亦当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是白。

  有时自歌自笑,旁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浑沦吞枣。

  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原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更逞己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妄相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

  悟即刹那成佛,迷兮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接引一言。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

  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长短深浅。”准提一语。

  一言一语接替而来,他们的讲道就是这样。

  “人之心無時不動,動則散亂,而萬念紛飛,幻想交織,無時或靜。動一分妄念,則損一分真氣;多一分清靜。即添一分元陽。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陽,則須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動,萬念俱止,心寂則念自止,念止則心自寂。心靜為心,動則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於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難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為聖,即心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賊。心為賊王,擒賊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書首重降心一訣。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於靜也。心死則神活,心活則神死。即是為寂心法說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體,二者寂其心機。心體寂則機自不生,心機寂則念自不起。心殺境則僊,境殺心則凡。此即是教人、心不為境轉,心不為物遷,心不為慾動,心不為理馳;而能轉境轉物,寂慾寂理。佛家戒貪、瞋、癡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萬塵掃盡,一物不留。盡道水能洗垢,誰知水亦是塵,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卻。這即是教人凡情與聖解俱宜捨卻。柱杖應捨,法亦應捨,以至通體空無;以本來無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則自可入於無思無慮、無憂無懼、無欲無為、無念無心之境地,此為三家入聖之要功。故曰:「心中無一物,乾坤自在閒。」”

  “存想與觀不同,猶回光與回機之有別。心不可動,亦不可失;妄心不可有,照心不可無。欲心不可有,定心不可無。存想即所以存其本心也,恐人之放其本心而失之,或泯其本心而失之也。「無失其赤子之心。」亦即說:本心不可失也。存想之法多端,其大要有「九存想法」,最上乘之訣,即為存想谷神法。此亦稱存想黃庭法,存想泥九法,存想崑崙法。其位在頭腦九宮中之中央一宮,中虛而靈明,為元神所居之地;谷虛而其應無窮,能神而其用不竭;存想於斯,可大開慧悟,並能神化無極,而有意想不到之妙用。「虛無養谷神」,智慮赫赫盡,谷神綿綿存。其言得之,蓋此實乃以神養神法,而存想實亦即存神法也。一心存想不動,即能生神。惟切忌太過。過則火炎;宜若有想,若無想,若無無想;若有存,若非存,若非非存;想而無想,無想而想;存而非存,非存而存。聖凡同泯,物我一如,渾渾默默,杳杳冥冥,而入於真體之絕對境界,又稱虛無境界,亦即佛家之究竟湟槃境界,斯為訣要。”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五祖责其未见性。尔后慧能之学兴,只说言下顿悟,却累后来禅和子们学几句狂言便自谓已悟,哄弄愚夫,只说一悟之后便是佛果成矣,真实功夫少有人行。禅定不修而能悟得佛性邪?虽如慧能倡顿悟之说,伊自家亦在山中修定十余年。今之禅师大德只听一二次经,便说悟了佛性,诚可笑也。”

  “舍利子即坚固子,又名佛骨。按此炁是吾人生命本源,无论视听言动、喜怒哀乐,莫不由此发动,年深日久,元炁耗尽,唯死而已。养生有鉴于此,乃教人少思寡欲以为养寿保生之术,虽可稍延岁月,而不能长久。神仙鉴于此,乃从本源下手,教人夺天地之正炁以为补益,使之长盈不亏,更进一步,作到长生不死地步。”

  ……

  正讲处,天上下来平心娘娘的威压,接引和准提虽然身在西方,却是大吃一惊,他们如何能不知东方出了个圣人,而且这人还不是鸿钧老祖的弟子,反而是最没有希望成为圣人的祖巫后土。

  他们知道这个消息就马上呆不住了,交代了一些重要的事务给下面的弟子,就急冲冲地飞向了地府。

  话说那盘古身化山川河流、植被虫兽,鸿蒙间惟有数十生灵出其外,来自混沌,不在天地玄黄中。

  自混沌中来,开天辟地有三灵根,一曰菩提根,一曰人参根,一曰葫芦根。

  西方教主、混元圣人准提道人,执天地间惟一菩提根,为七宝妙树,破世间万法。

  与世同君、地仙之祖镇元子,执天地间惟一人参根,为人参果树,一万年成熟人参果,乃是草还丹。

  五庄观正是镇元大仙的居所,也同样是不可多见的福地,那庄园——

  “

  参天古树,漫路荒藤。万壑风尘冷,千崖气象奇。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

  竹绿依依。草门楼,篱笆院,堪描堪画;石板桥,白土壁,真乐真稀。秋容萧索,

  爽气孤高。道傍黄叶落,岭上白云飘。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门迎黄道,山接青龙。万株桃绽武陵溪,千树花开金谷苑。聚贤堂上,四时有不谢奇花;百卉厅前,八节赛长春佳景。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

  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薜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不遇幽人,

  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镇元子这时正在和好友红云探讨道法,而且还从人参果树上打了几个果子,红云只要一见到人参果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还不会发觉,镇元子对此也是无奈,谁叫他摊上一个这样的好友。

  虽然红云不修边幅、自由洒脱,但同时他的道行也绝对不浅。一张嘴就是包含至理的天道箴言,就像他们一言一语地论道一样,是谁也奈何不了谁,争了个半斤对八两,难分高和下。

  红云首先开口道:“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

  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

  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

  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

  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

  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

  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

  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镇元子便回道:“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偏爱溪桥春水涨,最怜岩岫晓云蒙。

  龙门鲜鲤时烹煮,虫蛀干柴日燎烘。钓网多般堪赡老,担绳二事可容终。

  小舟仰卧观飞雁,草径斜尚听唳鸿。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内少吾踪。

  溪边挂晒缯如锦,石上重磨斧似锋。秋月晖晖常独钓,春山寂寂没人逢。

  鱼多换酒同妻饮,柴剩沽壶共子丛。自唱自斟随放荡,长歌长叹任颠风。

  呼兄唤弟邀船伙,挈友携朋聚野翁。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烹虾煮蟹朝朝乐,炒鸭爊鸡日日丰。愚妇煎茶情散诞,山妻造饭意从容。

  晓来举杖淘轻浪,日出担柴过大冲。雨后披蓑擒活鲤,风前弄斧伐枯松。”

  红云则说道:“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

  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

  而镇元子则是说道:“闲看天边白鹤飞,停舟溪畔掩苍扉。倚篷教子搓钓线,罢棹同妻晒网围。

  性定果然知浪静,身安自是觉风微。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

  红云道:“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

  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欹捱。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

  怀!”

  镇元子道:“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罢棹歌来。蓑衣残月甚幽哉,宿鸥惊不起,天际彩云

  开。困卧芦洲无个事,三竿日上还捱。随心尽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争似我宽

  怀?”

  红云道:“败叶枯藤满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萝干葛乱牵攀,折取收绳杀担。虫蛀空心

  榆柳,风吹断头松楠。采来堆积备冬寒,换酒换钱从俺。”

  镇元子道:“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入网大鱼

  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红云道:“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

  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窍菘醉了卧松阴,无挂碍,

  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镇元子道:“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

  妻稚子团圆会。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

  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红云道:“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腊鸡鹅强蟹鳖,獐把兔鹿胜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镇元子道:“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

  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红云道:“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

  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镇元子道:“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

  草。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

  恼。”

  镇元子和红云论道正起劲时候也是受到了从地府传来的平心娘娘成圣之时的威压。不过两个都是大神通者,果然不会畏惧这些个圣人威压,虽然肩上开始之时的确沉了一下,不过最多也就是这一下了。

  自从二人听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消息之后,就没有了再论道的心情,考虑了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要拜访一下地府的平心娘娘,毕竟那个圣人的名头实在是太过强大了。

  所以他们即刻就启程前往了地府。只是每一个来到地府的人都被平心娘娘给回绝了,别人也没有办法,既然圣人兜话了说不见客,难道还要撞破山门吗,那些个想巴结也好,想拜访也罢,都只好悻悻而回。

  成圣之后,平心娘娘身后又化出一人来,这人模样——

  “

  雪鬓蓬松,星光晃亮。脸皮红润皱文多,牙齿稀疏神气壮。貌似菊残霜里色,

  形如松老雨余颜。头缠白练攒丝帕,耳坠黄金嵌宝环。”

  平心娘娘对不解的冥河说道:“这人是我的,唤作孟婆,专门停在奈河桥中熬煮汤药,这汤叫孟婆汤,可以洗掉前世记忆,好让后世投胎之用。”

  冥河这才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当望向仙君之时,平心娘娘脸上满是复杂的神色,有感激,有仇恨,有不解,有痛苦,有后悔……只因她现在已经是圣人的修为,天道的一些算计也是了然于胸,便知道自己被天道算计了,而仙君正是这场阴谋的执行者,虽然也是因为他自己才能够成圣,但这摆脱不了他算计她的事实,你说平心娘娘的心情哪能不复杂,只不过现在更多的是无奈吧。

  仙君知道这事想瞒也瞒不了,笑笑道:“我也是无可奈何啊,谁叫巫族阂是敌人呢!”

  平心娘娘也是很快平复了心情,毕竟圣人的心境还是很强大的,平静地说道:“虽然你我是敌人,不过请看在这场功德的份上不要对巫族赶尽杀绝。”

  仙君低头想了想,方才答道:“好,我答应你这个条件,不对巫族赶尽杀绝。”

  平心娘娘微欠身表示感激,遂化成一道亮光投到了地府之中。冥河也是对仙君一番感恩戴德之后回归了血海。仙君也是不待后面的各个势力的到来就抢先一步回到了蓬莱。